媒体曝70多万种药品“底价”:普遍超厂价5-6倍(5)
来源:北京保安公司编辑:管理员时间 :2015-03-28 09:19点击: 次
据介绍,全国其他地方的这些收费大都作了调整,而北京没有调价,因此,造成外地的这些费用,大都比北京高。同样一个项目,少的差几块钱,多的能相差几百元。仅全身麻醉这一项的费用,张前进就被北京医保拒付了660元。住院10多天,两个手术下来,6张费用清单上,大大小小的超“北京标准”的项目一大堆,于是,自费部分就多出了一大块。
此外,这种跨省医保,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就医地与医保地的目录范围不一致,导致“被自费”。就医地在医保目录内的药,医保地不一定在目录内;而医保地目录内药品,就医地却可能不在目录内。而报销只能以医保地的目录为根据。有的药成分一样但名称不同,也无法报销。
“现金病人”治出来的大处方
医保病人看病需先刷医保卡,非当地的医保病人,无卡可刷,看病只能自己先垫钱。这些病人,被医院称为“现金病人”。
现在,医保部门对医院大多实行了医保费用的定额管理,同时进行自费比例的控制管理。但是,跨省的异地医保人员或公费医疗等形式上的自费患者等,表面都是“现金病人”。他们既不占用医院的医保定额指标,也无妨上级对医院自费比例的管控,因此,这些病人最受医院的欢迎,最容易被“高大上”的“大药方”给自费了。
例如,上述的湖北省社科院院长宋亚平,只是初期的感冒,也不发烧,却被医生开了医保目录范围外的抗生素。后来,咨询了专家,得知一般的感冒根本不需要用这种抗生素。
跨省异地医保的病人,也经常这般地“被自费”。前不久,有位患者在武汉住院后,仅一种非医保目录内的抗生素,就被自费了7000多元。“医生事先没有告诉我这种药是不能报销的。”他说。有些医保定额管理压力较大的医院,正是靠这部分“现金病人”来调节和维持医院总费用平衡的。一些“高大上”的著名医院,主要病源正是来自各地的“现金病人”。
而实际情况是,现在几乎人人都是医保病人,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有些人形式上是“现金病人”,当他们把异地的医疗费用拿回当地医保部门报销后,就经常发现,报销的比例有时很低。原因之一,是用了目录范围外的药品等,而使用这些药品时,医生并没有事先告知。
无论是门诊或住院,管理部门都要求医生事先告知患者,哪些药和治疗费用是自费的,但实际情况是,有的做到了,有的没做到,或者没有完全做到位,至少对“现金病人”没有完全做到。
算不清的“打折”
“政策报销比”与“实际报销比”咋差那么多?
在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立的今天,看病贵的“痛感”明显,不仅因为医疗费的总价居高不下,还在于患者的“实际报销比”常常明显低于“政策报销比”。
所谓“政策报销比”,是指剔除了自费部分后的报销比例;而“实际报销比”是包含了自费部分的报销比例——患者的直接感受是来自这里的,他们只认“花出去多少钱,报回来多少钱”这笔账。
转诊、大医院自费比例高
现在,我国基本实现了人人医保,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但是,医保看病,不等于自己不需要掏钱。
- 精彩推荐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
-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在
|
|
|
|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