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农人”:“种不一样的地 让父辈服输”(2)
来源:北京保安公司编辑:管理员时间 :2014-04-20 09:10点击: 次
“果树种好后,我想增加一些娱乐项目,带动村里的旅游。”
三分试验田的日子挺过来了,黄稳邀请顾客来园子里采摘,生意好时一斤果子能卖到20多元。但为父的还是不为所动,站在一边继续观望。
黄稳倒是没有纠结于父亲的固执态度,反而信心更足了。试验田的火龙果结果后,这位雄心勃勃的伢子就着手准备他的第二步计划——扩大种植规模。
一番考察之后,榔梨镇花园村靠近黄兴大道的一块荒地被黄稳相中了。这块地30多亩,分属花园村七八户人家,此前种过水稻。“与其这样荒着,不如合理利用起来,它靠近公路,运输方便,挺适合开发种植的。”除了地势较低、排水不太通畅之外,黄稳对这块地还算满意。
2013年7月,黄稳以每亩地1000元的年租金将这30多亩地承包下来,承包期为10年。他把“试验田”的栽种经验移植过来,从山东、台湾等地引进火龙果、无花果品种,又从花园村雇来几个农民在田里打工,正式开始了追梦之旅。
几个月之后,罗海玉的地也租好了,就在黄兴大道对面的金坨村。20多亩地,承包期25年。
用罗海玉的话来说,这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事业。除了要面对租金、技术和可能出现的歉收风险外,长沙县“南工北农”的发展布局,也是一大不利因素。黄稳介绍说,黄兴镇、榔梨镇位置靠南,以发展工业为主,不像北边乡镇农业种植已成规模。
但在黄稳这位有想法的年轻人看来,发展精品农业、体验式农业可以规避“南工北农”的不利现实。他期望自己精心耕作的30多亩地,可以让城里人来订制、采摘果子,体验田园生活。罗海玉选择金坨村,也是看中了它周边的好风景,“果树种好后,我想增加一些娱乐项目,带动村里的旅游。”
贰“新农人”
未来谁来种地?今年两会期间,大学生村官代表们向农业部官员提出了一个严峻而又亟需面对的问题。在湖南长沙,今年3月份举行的一次农业主题论坛提供的答案是:“新农人”。论坛上,黄稳和罗海玉找到了很多同伴,更重要的是,他们决定抱团行动成立组织,给三湘大地的农业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农民的新群体、农业的新业态、农村的新细胞
3月15日,在长沙县黄兴镇绿世界农庄,一场名为“湖南新农人青年创业论坛”的活动,汇聚了来自湖南、北京、广西、广东等地的50多人。他们之中,有政府官员、农业专家、媒体记者,也有从事农业种植的大学生。
罗海玉是通过一个QQ群看到这一消息的,她参加了这个论坛,并在微信里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带着儿子走进绿世界农庄的会议中心。进门只看到满满的人学习交流,踊跃发言。会议持续到5点半结束,50多人还有点意犹未尽。听到各种新农人关于农业种植和销售的经验,结识了新朋友,找到了老乡,当然也为自己的无花果作了宣传,比预想的好,有不少人认识它。”
什么是“新农人”?“‘新农人’是最早一批具有‘生态自觉’的人,是我国生态农业的产业发展先锋。”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志雄的观点,用PPT的形式在论坛上得到扩散。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对新农人的定义——农民的新群体、农业的新业态、农村的新细胞,也被论坛发起者湖南新农村文化研究院拿来与参会人士分享。
近年来,农村空心化倾向日渐凸显, 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只剩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老屋。在梨镇金坨村,村委书记介绍,村里这两年走出去的二三十名大学生中,很少有再回村发展的。 与金坨村隔着一条公路的花园村,黄稳租种的30多亩地此前已经荒弃了两年,“长着一米多高的草”。一名抱着孩子的妇女说, 梨镇周边工厂多,人们宁愿出去打工也不务农,田地要么被流转要么被荒弃。
与此同时,一大批有知识、眼光和技能的创业者纷纷投身农业领域,知名企业家褚时健种起了橙子,柳传志种起了桃,他们以不同于传统农民的姿态,引起社会关注,掀起了“新农人现象”。杜志雄为此将2013年定义为“新农人元年”。
“现代农业要发展,需要大量大学生‘新农人’的参与。”
黄稳和罗海玉的“回归”,也搅动了农村这一方沉寂的世界。举办“湖南新农人青年创业论坛”,就是要寻找、汇聚他们这样的人。
据了解,四川是全国首个提出“新农人”概念的省份,“新农人”联盟则最早出现在辽宁。如今“新农人”已遍地开花,湖南更是如火如荼,湖南新农村文化研究院是其中的有力推动者,把“新农人”的研究和培训作为其2014年一项重要任务来做。“希望吸引社会企业家、返乡青年创业者、大学生村官等对‘三农’感兴趣的各方人士,共同探讨新农村、新农业、新农人的发展问题,为美丽湖湘建设出谋划策。”研究院院长龙佑云对“新农人”联盟抱有很大期望。
与社会企业家们相比,大学生被看作是这个联盟的生力军,他们返乡创业参与农业生产,意义则更为深远。
龙佑云认为,大学生群体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扎实的农业理论基础,对新市场拥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并且有理想、懂营销,现代农业要发展,需要大量大学生“新农人”的参与。拿黄稳来说,这位农业大学园林艺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自言比种蔬菜的父亲更懂得技术的重要性,知道如何运用网络创建营销模式。在他的QQ群和微信朋友圈里,已经有80多名固定客户,下订单、卖果子全部可以在线完成。另外,他还成立了种植合作社,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更重要的是,黄稳发展自然农耕、生态种植的决定,与论坛上各位“新农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2012 年4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发布《绿色湖南建设纲要》,提出要加强农田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严禁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 在3月15日的论坛上,张家界一位“新农人”朋友分享的自然农耕法引起黄稳的共鸣,在他的火龙果园里,野草被专门留下来恢复生态链条。
- 精彩推荐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
-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在
|
|
|
|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