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之问”的中国答案——解读习近平主席阿盟总部演讲(2)
来源:北京保安公司编辑:北京保安公司编辑时间 :2016-01-23 08:28点击: 次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东研究室主任唐志超说,这些新的举措是对“1+2+3”格局框架下合作的一个升级,将中东国家的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对接,双方的合作将更加多元。
“习近平主席在提高中阿务实合作含金量、促进中东工业化方面提出了很多新的设想,这也是从根本上推动中东地区实现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他说。
习近平在演讲中表示,中方优势产能和中东人力资源相结合,可以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华黎明认为,年轻人口多且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是中东地区的一大优势,中国向中东地区转移优势产能的同时,恰好可以解决中东国家年轻人的就业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中东稳定的中国贡献
在演讲中,习近平提到巴勒斯坦、叙利亚等问题,表示中方支持建立新的中东问题促和机制,决定向巴勒斯坦提供5000万元人民币无偿援助。中方今年还将再向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利比亚、也门人民提供2.3亿元人民币人道主义援助。
“巴勒斯坦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而且越来越边缘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旧的促和机制已经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唐志超说,中方支持建立新的促和机制,体现了中国对地区和平的担当和责任,也预示着中国将在其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分析人士认为,习近平在演讲中提出的建立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内召开文明对话与去极端化圆桌会议、加强中阿网络安全合作等建议,切合地区实际情况,体现了中国为中东地区和平稳定作出的重要贡献。
习近平在演讲中再次强调,中国对中东的政策举措坚持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坚持从中东人民根本利益出发。
华黎明认为,中国在中东地区问题上秉持正确义利观,不谋求势力范围和一己私利,是中国同中东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原因,中国的做法也赢得了中东各国人民的赞赏。
“不找代理人、不搞势力范围、不谋求填补‘真空’,习近平主席的演讲清楚阐释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和理念,在向中东各国人民作出庄重承诺的同时,也有力回应了外界对中国中东政策的质疑。”华黎明说。(参与采写记者:侯丽军、王慧慧、潘洁、臧晓程)
- 精彩推荐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
-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在
|
|
|
|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