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之问”的中国答案——解读习近平主席阿盟总部演讲
来源:北京保安公司编辑:北京保安公司编辑时间 :2016-01-23 08:28点击: 次
“中东之问”的中国答案——解读习近平主席阿盟总部演讲
北京保安公司转载自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21日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重要演讲,面向中东和整个阿拉伯世界进行政策宣示,描绘出中国对发展同中东关系的全面构想。
中东和平的建设者、中东发展的推动者、中东工业化的助推者、中东稳定的支持者、中东民心交融的合作伙伴——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为中国-中东关系发展指明的方向,切合地区实际情况,照顾地区国家关切,为摆在国际社会面前的“中东之问”给出了中国的答案。
“中东之问”的中国答案
中东是一块富饶的土地,但迄今仍未摆脱战争和冲突。中东向何处去?这是世界屡屡提及的“中东之问”。习近平在演讲中指出,化解分歧,关键要加强对话;破解难题,关键要加快发展;道路选择,关键要符合国情。
分析人士认为,这三个“关键”是中国为“中东之问”提出的解决之道。
中阿合作论坛研究中心理事薛庆国说,中国一向主张通过政治对话而不是武力解决地区争端。在伊核等地区热点问题上,正是中国通过积极斡旋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发展是解决中东问题的根本之道。”薛庆国说,发展是中国的“强项”,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将有助于中东国家发展经济、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就业、实现工业化,是一个互利共赢的过程。
与此同时,专家们认为,中东要谋求发展,照搬别国发展模式是行不通的,“中东之问”实际上就是中东地区国家探索发展道路的问题。
“中东国家人民有权根据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唯此才能真正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和稳定。”中国前驻伊朗、阿联酋大使华黎明说。
中东发展的中国方案
习近平在演讲中提出,中方愿同阿拉伯国家开展共建“一带一路”行动,推动中阿两大民族复兴形成更多交汇。
前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姚匡乙说,习近平主席此访有力推动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地区的落地和实施,中东地区有可能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先导地区。
2014年6月,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北京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新的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
此次演讲中,习近平表示,中方愿同阿方探索“石油、贷款、工程”一揽子合作模式,参与中东工业园区建设,启动中阿科技伙伴计划,设立150亿美元的中东工业化专项贷款,分别向中东国家提供100亿美元商业性贷款和10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同阿联酋、卡塔尔设立共计200亿美元共同投资基金……
- 精彩推荐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
-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在
|
|
|
|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