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赴蒙古总统家宴 持刀割取食物(2)
来源:新闻网编辑:管理员时间 :2014-08-25 07:21点击: 次
中蒙建交65年来,友好和合作是两国关系主流。蒙古国于1949年10月16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2003年,两国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2011年,两国推进为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两国签署《中蒙战略伙伴关系中长期发展纲要》。2014年,以习主席出访为契机,两国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习近平主席受邀在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发表演讲,大呼拉尔指的是蒙古国议会,它是全国最高权力机构。外国元首能在这里进行演讲,本身就是一种高规格的礼遇。习近平在演讲中认为,现在中蒙关系已经进入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路熟了走起来容易,人熟了聊起来容易,中蒙要做常来常往的好朋友。
8月22日,习近平一走进蒙古国家大呼拉尔,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这里,习主席进行了题为《守望相助共创中蒙关系发展新时代》的主旨演讲。他说,中蒙要做守望相助的好邻居,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双方都要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大方向,站在战略伙伴的角度多为对方着想,在涉及彼此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等重大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予以坚定支持。
守望相助的好邻居不只是在口头上的,还落实在了行动上。两国决定建立中蒙外交部门战略对话机制,继续加强两国国防合作。对蒙方想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参与东亚合作的诉求,中方表示支持。今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邀请额勒贝格道尔吉总统赴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行的互联互通伙伴对话会。习主席用“守望相助”点出邻国相处之道。
习近平表示,中蒙要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两国互利共赢首先占据“天时”优势,“天时“指的是中蒙在战略上契合。中国提出发展同邻国友好关系亲、诚、惠、容的理念,强调要使中国发展惠及包括蒙古国在内的周边国家。近年来,蒙古国内达成广泛共识,把发展中蒙关系作为本国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
其次,中蒙互利共赢合作还占据“地利”优势,地利指的是两国共享4700多公里边界线,互为陆地边界线最长的邻国,如此密切的地缘关系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另外,两国经济优势互补,蒙古国经济以畜牧业和采矿业为主。畜牧业是蒙古传统的经济产业,也是蒙古国民经济的基础,主要饲养羊、牛、马、骆驼。蒙古国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和确定了80多种矿产,主要有煤、石油、铜、锰、钨、钼、金等矿产资源。蒙古国拥有丰富的资源,中国则有巨大的市场、充足的资金、成熟的技术和便捷的通道,两国的优势互补性很强。
中蒙加深优势互补的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础,中国一直是蒙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资来源国。2002年,中蒙双边贸易额仅有3.24亿美元;到了2013年,两国贸易额已升至60亿美元,占蒙古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十多年间增长了近20倍。目前,有数千家中资企业在蒙古国的矿产、纺织、建筑、畜产品加工和服务等领域投资经营。这次中蒙签署了26项合作文件,其中涉及了矿产资源开发、铁路、经贸、金融等多领域合作。习近平强调说两国要加强务实合作,力争在2020年实现双边贸易额100亿美元目标,这个目标约占现在蒙古对外贸易总额的80%以上。
在演讲中习近平说:“中国愿意为包括蒙古国在内的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
好邻居金不换。习近平表示,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中国把这当作宝贵财富。中国始终把包括蒙古国在内的周边邻国视为促进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在对发展中国家合作,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不搞我赢你输、我多你少,在一些具体项目上将照顾对方利益。
- 精彩推荐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
-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在
|
|
|
|
TAG:
上一篇:乐视如何一步步深陷牌照危机 下一篇:中央反腐引老虎反扑之忧 专家分析四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