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改革:冲破思想观念障碍 突破利益固化藩篱
来源:中新网编辑:管理员时间 :2014-08-10 08:16点击: 次
习近平谈改革:冲破思想观念障碍 突破利益固化藩篱

(北京保安公司转载)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2012年12月7日-11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解读:推进中国“新改革开放”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时下中国需要一个新的改革开放。30年多前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在“怎样改革”、“怎样开放”这张白纸上勾画最初的蓝图;与彼时相比,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更高层次和更深内涵,主要包括如下三方面:
第一,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形成了一种粗放型的发展体制和方式,就今天而言,这些体制、机制、方式逐渐变得僵化和呆板,不再适合新形势。如果不对其进一步改革的话,中国会在这个体制机制上“摔跟头”。
第二,今天的改革开放,需要深入广泛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当中更优秀、更适合中国现代化的成果,并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经过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继承创新之后,形成中国更高、更好的发展方式、发展水平和发展成果。
第三,今天的改革开放,不再满足于5000年的陆路文明和农业文明,进而要建设海洋文明与海洋强国,这也是十八大提出的新的奋斗目标。今天,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要“从海面上起步”。

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
——2013年7月23日,习近平在湖北省武汉市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强调
解读:突破体制机制的“极限”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快速跃居世界第二,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先后遭遇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中国社会开始弥漫着一股骄奢之气。不少精英人士开始沉迷于“中国崛起”的奇迹,陶醉于“中国模式”的优越,自省和批判能力、审慎和忧患意识都开始退却,这有可能引导中国的社会情绪重回乾隆晚年“天朝上国”的骄傲自大状态。
中国社会目前隐约出现了与代际更替、人员流动相反的趋势,那就是阶层固化所导致的上下流动通道日益逼仄,它可能导致社会结构的僵化。目前广泛出现的“官二代”和“富二代”现象就是这种趋势的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就体现了对这种现象的深刻认识。
中国能否克服改革“疲惫症”,最终取决于中国社会能否对后危机时代的新一轮国际竞争压力继续保持强烈的紧迫感,也取决于中国的代际更替和社会流动能否不被阶层固化所阻挡而继续向前,而“中国梦”的实现则最终依赖于跬步千里的改革。

增长动力从哪里来?我的看法是,只能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
——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演讲时强调
解读:打破经济增长的供给“瓶颈”
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减速不是简单的周期性现象,自然不能单纯依靠逆周期的需求管理来解决,更重要的是打破供给端的瓶颈,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增长动力哪里来?习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的答复:“只能从改革中来”。
改革的核心是从制度层面打破未来十年经济增长的供给瓶颈,对冲潜在增速的下行压力。
首先是改革基本经济制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包括国资国企改革(理顺国企与出资人关系以及国企内部关系,提高国企运行效率)、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强化市场)和涉外经济体制改革(从贸易开放到投资开放,从制造业开放到服务业开放,探索负面清单管理)四大关键领域。
其次是改革人口和户籍制度,改善劳动力供给,包括放开“单独两孩”,逐级放宽户籍限制等。
第三是改革金融体系,改善资本供给,包括理顺价格(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健全市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新国九条)和深化开放(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等。
第四是改革土地制度和城乡管理体制,改善土地供给,重点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进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只有全党思想和意志统一了,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才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2013年12月31日,《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
解读: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真正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作为治理体系核心内容的制度,其作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但是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体系也难以发挥作用。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成功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而且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制度体系。事实雄辩地证明,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是只有一种模式、一条道路,各国完全可以走出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为人类社会开辟了一种新的发展前景,也向其他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种新的制度模式和道路选择,同时也宣告了“历史终结论”、“中国崩溃论”等预言的破产。
- 精彩推荐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
-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在
|
|
|
|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