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新起点上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来源:北京保安公司编辑:北京保安公司编辑时间 :2017-05-31 08:19点击: 次
习近平——在新起点上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北京保安公司转载新华社)5月30日,全国8100万科技工作者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一年前的今天,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同时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夯实科技基础、强化战略导向、加强科技供给、深化改革创新、弘扬创新精神……这一年,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国科技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页岩气勘探到量子计算机研发,深空、深海、深地、深蓝,中国科技突破全方位出现,一批“叫得响、数得着”的科技成果惊艳全球。
从“向科学进军”到“迎来科学的春天”,从“占有一席之地”到“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中国的创新之音越来越激越、昂扬,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之门,已经开启。
中国突破:只争朝夕,科技发展站在飞跃的新起点
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让大飞机早日翱翔蓝天,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通过十年努力,2017年5月,C919成功首飞,实现了国产大型客机“零的突破”,让中国不再是“没有翅膀的雄鹰”。
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称,中国正努力重现历史辉煌,在科技创新上“重回世界之巅”。
历史的转折,往往再回首才能看得更清晰。
2016年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科技创新,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当有只争朝夕的劲头。”
此后一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实现长足发展。
这一年,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成使用,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成功构建,“海洋六号”科考船刷新多项极地和深海科考纪录……夯实科技基础,强化战略导向,科技创新领域“国之重器”不断涌现。
这一年,5G引领势头逐渐形成、特高压输变电关键技术领跑世界、LED照明产品产量和应用规模全球第一……科技创新“三跑并存”中并跑、领跑的比重越来越大。从北京中关村到上海张江,从深圳南山到武汉光谷,“创新之花”竞相绽放,国人信心和梦想不断被点燃。
这一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新动能加快成长,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提升,科技体制改革主体架构基本建立,企业创新政策、计划经费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分配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科技工作者的获得感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优化。
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系统能力的提升——中国抓住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乘势而上。
——这样的中国突破,根植于多年的默默积累。
长征五号有着我国运载火箭的数个“之最”,这般迅猛的中国速度,发轫于无数科技工作者多年的辛勤耕耘。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团队代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说,“岂止是十年磨一‘箭’,前期论证和攻关,必须要追溯到三十年前。”
——这样的中国突破,是只争朝夕的创新之果。
当代科技工作者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忘我投入,奋力攀登,才有了一项项突破。
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部非洲,研发此类疫苗成为当时医疗科研界努力摘夺的“皇冠”,中国的疫苗研发水平很快得到国际同行高度认可。曾战斗在抗击埃博拉一线的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回忆,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曾有一位外国同行半开玩笑地说,“你们最近在研究什么,告诉我,我们就不去研究了”。
——这样的中国突破,澎湃于科技工作者超速的“运转”。
已故杰出科学家黄大年,仿佛没有时间停下喘口气,将一个个高端科技项目推向世界前沿,直至生命定格在58岁。有人说他是个“疯子”,他却毫不在意:“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中国优势: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集中力量办大事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就是要在新赛场建设之初就加入其中。如果没有一招鲜、几招鲜,那我们就缺少了机会。
无论是环境艰苦的大亚湾反应堆,还是40年磨一剑的高温超导研究,到如今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国际领先……一大批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研究取得的突破,正是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重大投入,瞄准前沿、紧扣需求,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原动力”。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在激活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
在这一年里,人的因素越来越多被激活,多方协作汇聚力量实现攻关突破的例证比比皆是。
“新旧相推,日生不滞。”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蕴藏巨大潜能。在“科技三会”召开的当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15.97%,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72小时内快速查明300种突发传染病原,传染病应急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正加快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 精彩推荐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
-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在
|
|
|
|
TAG:
上一篇:习近平数赞屈原民族精神为中国梦塑心聚能 下一篇:小朋友的大朋友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