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指导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周年纪实(2)
来源:北京保安公司编辑:北京保安公司 编辑,时间 :2017-02-26 18:57点击: 次
此后,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成立,统筹指导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
2014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指导其办公室会同30多个部门、三省市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多次深入调查研究,反复修改完善,先后7轮征求各方意见,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稿。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习近平总书记对这项战略规划设计多次提出明确要求。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研究规划纲要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这项战略的目标、思路和方法。
高瞻远瞩,从长计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龙衮九章,但挚一领。
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规划纲要,确定了“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布局思路,明确了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设定了区域功能整体定位和三地功能定位。
顶层设计,为这项战略实施提供了形成强大合力的行动指南,京津冀地区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窗口期,协同发展由此进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
“思路要明确,坚持改革先行,有序配套推出改革举措”;
“要坚持协同发展、重点突破、深化改革、有序推进”;
“要把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
……
3年来,一次次考察,一个个会议,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挂念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情况,在不同时段和关键节点给予重要指导。
春华秋实,三年有成。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体系基本形成。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市的五年规划,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于2016年发布实施。京津冀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并相继出台京津冀交通、生态、产业等12个专项规划和一系列政策意见,形成目标一致、层次明确、互相衔接的协同发展规划体系,将推动三地实现“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推进,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取得重要进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设,交通一体化格局加快构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产业升级转移稳步推进,三地产业互动和经济要素进入快速融合通道,协同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协同,既是区域发展的必由路径,更是响当当的生产力——
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2016年京津冀交出了一份可观的成绩单:北京经济增速达到6.7%,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0.3%;天津经济增速达9%,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河北省经济增速6.8%,产业实现“健身增效”。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夯基垒台构筑“四梁八柱”——新进展,新成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推进,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取得重要进展,京津冀大地焕发蓬勃生机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历史性工程”——2016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通州区潞城镇,占地约6平方公里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建设工地日夜忙碌。
站在建设指挥部楼顶眺望,一批办公大楼主体结构已经封顶。2017年年底前,北京市级各大机关及部分市属行政部门率先启动搬迁。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而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更是这项首要任务中的关键一招,是一项标志性工作。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去年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所指出的,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仅是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3年来,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最先进理念、最高标准、最好质量”的要求体现在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各个环节。
前不久,北京面向国内外50家高水平顶尖团队发出意向邀请,目前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和6个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已通过专家评审,副中心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安排的350项重大工程项目中已有106个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