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抗洪 | 鱼水情深 大妈彻夜为部队准备手擀面
来源:北京保安公司编辑:北京保安公司编辑高时间 :2016-07-25 23:02点击: 次
(北京保安公司转载大河客户端)已是凌晨零时了,安阳灾区的山村格外寂静。屋子里其余几名战士都睡着了,此起彼伏的鼾声,“演奏”着白天的辛苦。士兵小于没睡着,因为蚊虫叮咬,天气闷热,即便白天负重行走近4个小时,他依然睡得不好。
屋里的蜡烛吹灭了,剩下一片漆黑,也让窗户边那根没有灭掉的蜡烛格外刺眼。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在屋外面走动,窸窸窣窣的声音似乎一晚上没停,“崔大妈这老两口在干啥呢?”睡得迷迷糊糊的小于心里犯嘀咕。
7月19日,安阳县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位于安阳县西北角的杨家河村等8个村庄道路尽毁,电不通、路不通、通讯不通,成为“孤岛区”。
陆军第54集团军“猛虎师”装甲团80余名官兵、安阳县武装部20名民兵预备役人员以及电力公司13名工作人员于7月22日下午开始向这里挺进,以血肉之躯顶起200多斤重的发电机,在残破的公路和桥梁间跋涉,只为把光明送到8个村子。杨家河村,是距离都里镇最近的一个村子。
22日晚9时许,部队历经艰辛来到杨家河村,并被拦宿在这里。小于在内的8名人员投宿在村民崔大妈家。
“哟,大妈,你咋起这么早呀!”23日早上5点半,部队按惯例起床,准备出发。小于随着部队走出房间,发现崔大妈和老伴儿已经准备好了早饭。“这才5点半,你咋把饭都做了?”
一锅香喷喷的炒菜,一案板已经切好的手擀面,这边一个烧柴大锅,里面的水已经开始翻滚,那边是几盆水,是崔大妈准备好
给战士们洗脸的——这一夜没停的动静,不是其他,而是崔大妈两口在为部队彻夜准备早饭弄出的动静。
“没啥,就是一点吃的,不费事!”崔大妈略有点不好意思,她告诉小于,当大家在疲惫中睡去时,她得到了村主任的“通知”:部队早上5点半就要“开拔”。人家辛辛苦苦给咱送电,咱不能让子弟兵们饿着肚子。
崔大妈和老伴儿一合计,家里还有白面,山上有块菜地,地势高,没有被洪水冲坏,那就给部队准备一顿手擀面吧。老两口连夜上山采摘了新鲜的南瓜、豆角、西红柿,洗菜、切菜、擀面、烧柴、炒菜……准备了一晚上。
手擀面,在安阳山区是作为中午的主食出现的,代表着庄重和礼遇,早上一般不吃。
“快趁吃吧!”崔大妈不多说,利索地下面,给每人盛了一大碗。士兵们年龄不大,有点腼腆,都闷头吃面,竟忽略了旁边的一碗精心调制的蒜汁,崔大妈怕大家口味不合适,就端着蒜汁,挨个给士兵们浇。有两名士兵吃得慢了,崔大妈就悄悄问小于,是不是做得不合口味了?吃完饭,士兵们自己刷碗,崔大妈忙撂下手头的活儿,跟官兵们抢着刷。“你们这么辛苦了,说啥不能让你们再动手!”
不仅是崔大妈家,其余几个住着官兵的村民家庭,也是一大早就把早饭准备好,有的蒸馍,有的蒸小米干饭。
“我们只是送来一台发电机,但老乡们真是奉献出了全部。”士兵们十分感动,灾情当前,谁家的存粮都不多。
24日,送完所有的发电机原路返回时,部队又经过了杨家河村。没有人要求,质朴的村民们自发在沿途摆上洗好的黄瓜和开水,迎接“猛虎师”。
“我也不知道什么是感动,但那个时候,真的是眼泪模糊。”“猛虎师”装甲团保障处处长王张杰说,官兵们送去的是血肉之躯扛进去的“光明”,而村民拿来回报的,则是清晨5点半的一碗热乎乎的手擀面。那碗面里,饱含了灾区人民一颗善良的心。
- 精彩推荐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
-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在
|
|
|
|
TAG:
上一篇:堤坝上擎起鲜红的党旗 下一篇: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