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丨习总一句话问出网友心声,中国高铁须再攀高峰!
来源:北京保安公司编辑:北京保安公司编辑高时间 :2016-06-07 22:18点击: 次
(北京保安公司转载占豪)高铁是中国的骄傲,是中国获得战略优势的最重要战略工具之一,占豪在《大博弈 中国之危与机》中曾详细阐释了中国高铁将会改变世界发展的趋势,正是中国高铁的发展,主导人类社会数百年的海权世界将被打破,陆权将会像风一样回归。占豪估计,在未来30年时间里,高铁将会作为战略“大杀器”成为中国改变世界格局的最重要经济和工业工具。
在“十二五”科技成就展上,习总也对高铁颇为关注。据北京交通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6月4日报道,在国家“十二五”科技成就展上,作为中国高铁领域的技术带头人之一,北京交通大学贾利民教授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高铁科技创新成就。央电《新闻联播》头条也报道了习总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参观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的消息。
在6月3日上午参观过程中,习总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与贾利民进行了交流:我国高铁在经过“十二五”的努力后,现已达到怎样的水平;在目前条件下,我国怎样才能在世界高铁领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从技术上来看,我国是否有条件在全国高速铁路网全面恢复350公里时速的运行速度;我国与俄罗斯高铁合作进展情况。习总在交流过程中,还不时就高铁恢复速度和高铁持续创新等问题向身边其他领导同志作出明确指示。
在几个问题中,习总一下就抓住了要害问题,但“我国是否有条件在全国高铁网全面恢复350公里时速”的一问可谓问到了广大网友的心坎上,也问到了当前中国高铁关键问题中的关键问题。因为,关于高铁恢复350公里时速的呼吁已热热闹闹地进行了两三年,无论是公众、专家学者、政协委员、相关企业高层都在呼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2016年两会期间铁总回应说,中国高铁是世界最先进的,时速提升至350公里无论从技术上、装备管理上都没问题,但如果高铁速度提高了,成本就将提升三分之一左右,所以时速300公里符合国情,效益也比较好。这一回应,像是给广大网友泼了一盆冷水,很无奈。
关于高铁运营速度恢复到350公里,占豪一直在呼吁,希望高铁能恢复到350公里的时速。为什么呼吁?个人总结了如下五方面原因:
一、7.23动车事件与高铁降速之间并不无直接因果关系,不该因此长期降速。
我们都知道,高铁降速是因为7.23甬温线的动车事故,为了稳妥运营保证安全国家做出了降速运营的决策,措施在当时显然没问题的。不过,根据那次事故的报告,事件首先与高铁无关,那是200公里时速的动车组;其次,事件和速度无关,事故发生时的车速只有100来公里;其三,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信号系统出现故障后调度管理存在问题才导致的。所以,从根本上说,降速后在技术、管理上查漏补缺,在做好应急处置方案、加强管理等方面做好完善工作后就该恢复350公里时速,但遗憾的是迄今已过去近5年时间依然未能恢复。
二、技术上明明可以更快速高效,慢速运行是资源浪费。
根据铁总的回应,现在300公里时速更经济,更有助于高铁盈利。但是,问题在于,高铁的成本除了运行成本外还有时间成本和原始投入成本,在单位时间内运送更多客流显然可以降低单位运输的成本,同时比原来设计的速度更低速地运行又会造成投入资源的浪费,这两个所提高的成本估计不会比节省电力所节省出的成本少。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提升效率可以大大节约每个乘客的时间成本,这是降低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成本,在占豪看来,这部分成本恐怕比那增加的电费要大得多得多。
三、高铁速度长期不提遏制高铁技术的可持续推进。
中国高铁技术前些年之所以高速发展,根本上在于国家立足于中国巨大的运力需求进行的强力推动,打通了市场需求和技术这条通道从而导致高铁发展实现了井喷式发展,使得中国高铁在短短数年进入世界领先。但是,任何领先都是需要人扎扎实实干下去才可以,正是前人扎扎实实拼命干才有了今天的成果,如果躺在原来的功劳簿上睡大觉,那结果必然是自废武功,走向落后。
高铁靠什么来引领发展?就是要靠速度、运力形成的单位时间内的高效运输能力,假如说高铁速度不随着需求而继续增长,那么高铁技术哪里还有向前推进的动力?市场连350公里时速都没有运行,企业哪里有积极性开发更高时速的产品?哪里有积极性推动高铁技术的进步?如此持续下去,中国高铁又如何长期领先?
我国2010年12月就创造了高铁试运行486.1公里的时速,现在6年半过去了,这一数字是否提高了1米呢?其它很多技术纪录,都是在7.23事件之前创造的,难道说因为一次事故我们的技术就可以裹足不前了?我们的事情就放那不干了?这显然是不科学的,是会耽误发展的。李克强总理是中国高铁的“推销员”,我们不能说让总理推销着推销着技术不再领先了吧?习总和李总一直在鼓励创新,铁路当然也要创新!
所以,在占豪看来,铁总应该担负起当年铁道部推动高铁发展的重任,带领铁路装备企业飞速向前发展,绝不应该因为一个7.23事件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士搅和一下就停下我们领先的脚步!
四、高铁技术发展速度放缓将负面影响中国国家战略形象及“一带一路”战略推动的信心。
中国是半海洋半陆地的国家,中国历史上一直是陆权国家,在海权被美国掌控的情况下,中国如何在陆权高速发展关乎中国的国运,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高铁担负着陆权回归急先锋的战略角色,担负着改变世界的重任。在这个时候,高铁技术必须作为中国的拳头产品向外积极覆盖,同时中国高铁必须继续维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只有这样才能更积极影响中国国运的“一带一路”战略。相反,如果中国高铁就此裹足不前,那么在未来必然会影响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而且,如果中国高铁在技术上频频被发达国家超越,中国高端制造在国际上的形象就会被打压,所以某种意义上说中国高铁也担负着中国制造名片的重任。
想想看,美国不久前为何要搞一个时速超过一千公里的高铁试验?美国投入上百亿美元连一公里高铁也没修好,那是因为他们航空业太发达了,根本不需要。在战略上不需要的情况下,为何还要投资进行这样的试验?其中很重要的战略目的就是要借此打击中国高铁在世界上的形象,削弱中国高铁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从而降低中国在世界上的战略影响力。那位主导试验的负责任说2019年就开始运输人显然是吹牛,但他们为何进行这些吹牛?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让人们保持对美国在高铁领域技术领先的印象,虽然美国根本没有高铁技术。
- 精彩推荐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
-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在
|
|
|
|
TAG: